Monday, 9 Dec 2024
赤道论坛
Laman Web Khusus Pendidikan Bahasa Cina Malaysia
马 来 西 亚 华 教 专 页
Malaysia Chinese Education Special Page
赤道论坛
马来西亚华教专页

华教要闻 - 【华教视窗】 ~ 939

09/07/2019 15:57

 复级班续开办微小情何以堪


2019/07/07 星洲日报/柔佛透视

~文:高城人


对于在城市出生的学生和家长来说,可能不知“复级班”为何物。


简单的说,两个年级(或以上)的班级在同一间课室上课,就称为复级班,而这在乡区微型小学是普遍的。


我在乡区出生和长大,因此早在50多年前,我已经亲身领略了在复级班上课的经历。


想当年,我所就读的园坵学校名为马胶学校,全校只有一间课室,全部六个班级在同一间课室上课。全校师资也只有一位,金佩文校长兼任教师、书记和校工。


虽然50年已经过去,我仍然清楚记得,当年课室里班级的排列是一排一班,每班只有数人,而校长教学是教了一班又一班。


那个年代(1960年代)教师还是由学校董事部聘请,而小学课程也尚未有标准及统一的课程纲要,所以校长的教学比较有自由发挥的空间,比较不受课程纲要所约束。但是我也清楚记得,当校长教导别的班级时,我们其他班的学生就“乐得清闲”。


1970年代杪,我师训毕业后,过海去到素里里渔村的育华学校执教。当年的育华学校有60名学生,平均每班10名,也开办复级班。


当年实际的教学经验告诉我,复级班学生的学习时间,确实是比单一班级的学生少了一半,当年边佳兰有些学校是三复级班(三个年级在一间课室),则每班学生实际上只享有三分之一的学习时间。因此,开办复级班给学生造成的损失不言而喻。


复级班原本已经于2012年全面被取消,这本是好事一桩。然而,复级班却在2018年“复辟”,对于乡区微型小学的家长和学生,乃至教师和校长,都不是好消息。


常言道:“再穷也不能穷教育”。以“节省师资和开销”作为复办复级班的理由是不能被微型小学的家长接受。


乡区微型小学在各方面长久以来面对各项“先天不足”的问题,包括位置偏僻、交通不便、学校设施简陋、许多学生的家庭经济背景也属弱势,如今连学生的上课时间也要比城市学生少一半,情何以堪?


但愿教育部不要再以“节省开销”为理由推搪,而应该尽快恢复实行“单一班级制”(一间课室一个班级),恢复乡区微型小学学生应有的权利和福利,则善莫大焉。


 

我们需要更多课例


2019/07/06星洲日报/东海岸

~作者:黄先炳


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对着一个人说了老半天,他依然一脸茫然地看着你,不知道你说些什么。不是你说得不好,是因为在他的知识结构里没有储存到类似的记忆,无法想象你所说的。面对这窘境,你最好让他看到具体的事例,才能纾解尴尬。


上课何尝不也是如此?很多老师是用他记忆中老师用过的方法教,“我就是这样学来的”不断肯定着自己,“跟着做”肯定不会错。


专家说:“如果你用你老师教的方法教现代的学生,那将剥夺了他们的明天。”听到这句话可能有两种反应:无动于衷或忐忑不安。无动于衷是因为看不懂,不知道事情的严重性;就他们来说,只要能处理好眼前的事务就行,明天太遥远。忐忑不安是因察觉到时代在进步,确实不该重复上演刻舟求剑的故事;但是不刻舟又能做什么?我不会潜水,又没有先例可循,一瞬间轻舟就过了万重山啊!


若不要原地踏步,就一定要有行动。这时你最需要的不再是理论,而是完整的课例。让他人的课来冲击你的思维,打开你的思考面。


课例可以是文字写成的,也可以是录像的,更可以是真人上演的。看课例,不只是学人家的方法,更重大的意义是开拓视野,知道方法有多种,就让他人的做法刺激我们,帮助我们调整自己的教学。


我的专业文凭是用九个月时间在大学换来的。毕业后,我到中学任教,凭着自己有限的想法传道授业。三年后转换跑道,去了师范学院。上文学、语文知识课还好,毕竟是谈理论。出外看实习,可就忐忑了。我没有教小学的经验,却要用身份来给人家打分,岂不造孽?


一堂堂的课例,日积月累,不断拓宽我的知识,丰富我的经验,让我不断攀升更高境界。因此,我深信在搭建了理论架构后,是必须辅于活生生的例子,才能圆满我们的知识结构。

  


教师这份工


2019/07/08 星洲日报/言路

~作者郑梅娇


人人都说,老师需要管好自己的情绪,岂止老师,人人都该管好自己的情绪,只是老师面对的是一群学子,还有学子背后的一群家长。以身作则,以德服人,是社会普遍对老师这份职业的要求。情绪管理之于老师而言,是必修课,不是选修课,但人不是神,常言道“佛也有火”,表示人总会有脾气。


教师这份工并不是一份普通的职业,我们一生会遇到许多老师,令你印象最深的往往是给你影响最大的那位,无论是好是坏,影响悠远;老师,可比是孩子第二父母,如今家长上门兴师问罪屡见不鲜,师道的沦丧是教育界的损失,更是社会的损失。


当父母舍不得教、老师不敢教时,我们的孩子是不是要等待社会来教?近来教育界发生的纠纷给了我们宝贵的一课,让家长思考如何教导孩子敬畏生命与规则,尊重另一个个体。


有位七十多岁的退休老师说,他准备与他的学生一起去中国旅行,还自豪的说,我的学生都已经六十岁了,大家就这样做了一辈子的师生,无论分散到哪里,总有一份情谊等待人心的凝聚。


一位职场新鲜人说,选什么工都不会去做老师,因为小时候遭遇霸凌的他,不但得不到老师的保护,反被老师惩罚,那种无助与愤懑到成年还无法治愈。遇到了这样的老师让他了解到老师这职业太重要了,自认自己担不起那责任,所以先打退堂鼓。


上述两个正反案例,说明遇到好的老师,如父如母如伯乐,是一辈子的情谊,反之,老师不慎行差踏错,可以造成孩子一生的阴影,甚至让你怀疑人生。所以说,老师,并不是一种普通的差事,老师是灵魂的建筑师,让我们学会知识,懂得为人。


如果你情商不好,你没有大爱,没有耐性,岂敢来碰这行?身为父母,我们一定试过教导我们孩子,答案通常都是“不容易”,我们也会失控也曾疲累也失去过耐性,如此,我们对于老师就会有多一点宽容,因为他们面对的是一整群孩子,而且其中还不乏冥顽不灵者。


一个人的职业生涯,往往与父母或是老师有关,自小在家庭的耳濡目染,或者遇到人生的导师,引领我们走上人生的舞台,开启了我们的眼界与心胸;遇到一位讲课如数家珍的历史老师,学子爱上了历史,甚至到了大学选读历史系;遇到一辈子奉献音乐教育的老师,学子陆续继承衣钵,诸此种种,就是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遇到了可比父母相同重要的良师。


我就是那个曾发誓不当老师的学生,但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执起教鞭碰了这行,这才发现原来每个孩子都不一样,有不一样的天赋,当然也有各自的不足和性格的缺陷,有时也让你气得半死,而当他们将老师传授的知识做更好的创新与发挥时,你猜我看到了什么?


我看到生命与梦想的延伸,这种快乐与成就感就是这份工唯一与别的职业不一样的地方,教育的意义也在于此。所以,无论有什么挫折,身为老师不该怀忧丧志,应勇敢的走下去,每个孩子都将为您打开一扇窗,您将看到不一样的风景和永恒的情谊。


 

快乐教学快乐学习


2019/07/08 星洲日报/都会观点

~作者:苏俐婵


教育部提倡快乐教育,让学生快乐学习,老师快乐教学,将校园打造出欢乐氛围。这些话言犹在耳,教育部却落实各种教改,现在的学生和老师们变得快乐了吗?


学校老师的文书工作繁重,这边厢要策划教学文案,那边厢要评估学生们的表现,还时常面对家长敦促教学的压力,更要随时适应政府教改的措施,教育学生这份伟大的工作,渐渐变成隐形压力。


小学一至三年级考试从今年起废除,以课堂评估取而代之。没有考试,老师更要监督与跟进学生们的学习进度。


老师这份职业被称为铁饭碗,以往许多家长都期盼孩子有朝一日当老师,薪资稳定福利好,但如今有越来越多老师承受不了各方压力而大吐苦水,有的恨不得提早退休,有者情绪失控而鞭打学生。


人人都有压力,包括老师。很多人会想,为何老师做了多年还要进行培训,老师的责任和角色不就是栽培学生吗?学生学习的知识源自老师的细心教导,在面对繁重工作,老师一人对三十多、甚至四十多名学生,确保每名学生跟得上教学进度,确是具备艰难的挑战。


老师是学生敬佩的长辈,即使过了若干年,甚至十多年,学生还是会记得老师曾说过让你印象深刻的某句话。


教育部推行的爱心学校计划,把关爱倾注在教学过程,让师生们快乐轻松教学,但缺乏师资,请问师生们的快乐程度会增加吗?该如何营造愉悦的教育教学环境呢?


我国需要更多爱心和快乐的老师,无论是政府、家长还是教育工作者,请别让老师这份工作变成苦差,我们需要更多好老师,为国家塑造更多人才和更好的社会。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