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9 Dec 2024
赤道论坛
Laman Web Khusus Pendidikan Bahasa Cina Malaysia
马 来 西 亚 华 教 专 页
Malaysia Chinese Education Special Page
赤道论坛
马来西亚华教专页

华教视窗 - 【华教视窗】 ~ 1597

10/11/2024 15:49
捧着一颗心来 不带半根草去

2024/11/07  柬埔寨《柬中时报》

~作者:(广肇学校侨办老师杨小燕


告别祖国和亲人,带着家人的牵挂,我在8月份的时候外派来到柬埔寨的公立广肇学校,这是一段既充满挑战又极具魅力的旅程。在这里,我不仅体验了异国他乡的风土人情,也在工作中获得了宝贵的经验和深刻的感悟。


初到柬埔寨,我被这个国家的独特魅力所吸引。柬埔寨是一个盛产美女的地方,当地女性不仅有着亚洲人的韵味,还融合了独特的东南亚风情,让人过目难忘。走在金边的街头,我时常能感受到当地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尽管经济相对落后,但柬埔寨人民依然保持着乐观和善良的态度,这让我深受感动。


在工作方面,我体会到了与国内截然不同的氛围。这里的孩子们很听话,很淳朴,并且好学,对老师也是非常的尊重。看着他们求知若渴的眼睛,会让我有把所有的知识都传授给他们的念头。柬埔寨的工作节奏相对较慢,但效率并不低。在这里,我学会了如何与当地老师沟通协作,广肇学校中文部老师们精通汉语,和他们沟通交流无障碍,在工作遇到难题去请教他们,都会得到热情的响应和帮助,使得我们外派教师在他们的帮助下能够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同时,我也深刻感受到了柬埔寨教师对工作的认真和执着,他们对待每一项任务都一丝不苟,这种敬业精神让我深感敬佩。


另外,在工作之余,外派生活也是多姿多彩的。每年的佛历10月1日至15日,持续15天,是柬埔寨的传统节日亡人节,柬埔寨亡人节相当于中国的清明节,是柬埔寨人民缅怀先人、祭祀亡灵的重要节日。它融合了佛教文化和柬埔寨传统习俗,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在亡人节期间,柬埔寨人民会前往寺庙进行布施、诵经和祭祀活动。他们携带供品如糯米饭团、糕点、香蕉等前往佛寺,聆听僧侣诵经,并将供品抛在地上供亡灵享用。我们所在的广肇学校组织我们全体教师在亡人节的时候去寺庙参加了活动。我们外派教师在这次的活动中,对当地文化有了一次深度接触和理解。亡人节作为柬埔寨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和文化内涵。我们外派教师通过参与寺庙的祭祀、布施和诵经活动,能够亲身感受到柬埔寨人民对先人的缅怀和对佛教的信仰,从而增进对柬埔寨文化的理解和尊重。在亡人节期间,我们外派教师体验到了柬埔寨人民对先人的深情缅怀和祭祀活动的庄重氛围。这种情感共鸣引发了我们对自己家庭、亲人以及生命意义的深刻反思。同时,我们也会思考如何将这种文化体验融入到自己的教学中,以更好地促进中柬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也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感悟。我学会了如何在异国他乡独立生活和工作,如何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作。同时,我也深刻体会到了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性和挑战性。通过外派经历,我还拓宽了视野,增长了见识。


此外,我还对柬埔寨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近年来,柬埔寨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产业升级、吸引外资投入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政治环境的改善和法治建设的加强也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这些变化让我看到了柬埔寨未来的无限潜力,也让我更加珍惜这次外派的机会。


回顾这几个月在柬埔寨的日子,我深感收获颇丰。我不仅体验了异国他乡的风土人情,还在工作中获得了宝贵的经验和深刻的感悟。这段经历将成为我人生中一段难忘的记忆,也将对我的未来产生深远的影响。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继续努力学习和成长,为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目标而不懈奋斗。远离家乡和亲人,孤独感时常袭来。但正是这份孤独,让我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去成长。我学会了独立解决问题,也学会了在困难面前保持乐观和坚韧。在柬埔寨的日子里,我变得更加成熟和自信。在柬埔寨的工作与生活,对于外派教师而言,既是一次专业上的挑战与提升,也是一次心灵上的洗礼与成长。这段经历让我们更加明白教育的真谛——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文化的传承与心灵的沟通。而这一切,都将成为我们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教育无国界,我决心在外派教学工作中,牢记组织重托,努力承担光荣使命,发扬“热爱中华文化,坚守精神家园,不畏艰苦,砥砺前行”的华文教育精神,在教学中激发广大海外华裔青少年的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讲好中国故事,促进中外民心相通,为祖国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一点微薄之力!


 

喜看砂拉越教育改革亮点


2024/11/08  东方日报/评论

~作者:振民


长期来,马来西亚国立大学招生实行土著固打制。这使到一些学习成绩优秀的非土著学生进不了政府大学或得不到所要的科系,造成他们要继续求学,不得不耗费更多的金钱,去私立大学深造或出国升学,这也造成大量的人才外流,形成了多方面的负面影响和后果。


令人赞赏与鼓舞的是,砂拉越教育、创新和人才发展部副部长安华拉巴益日前宣布,砂拉越政府拥有的五所大学,在招生方面是没有固打制的。换句话说,砂拉越大学招生实行的是绩效制。这样,就能选优择贤,造就更多更好的人才,造福人群,建设国家。


这五所大学分别为斯威本科技大学砂拉越分校(Swinburne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arawak Campus),科廷大学大马分校 (Curtin University Malaysia),砂拉越科技大学(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arawak),砂先进技术国际大学学院(i-CATS University College)和砂拉越卓越科技中心(Centre for Technology Excellence Sarawak)。


他也充分地了解到,偏远乡区的原住民学生与贫困家庭的学生,虽然有些成绩好,但是经济上有困难,因而政府透过砂教育增强计划,将拨1500万令吉,免费为中三到中五学生提供主要科目及理科的补习。


砂拉越总理阿邦佐哈里也宣称,砂政府致力于推动全民教育发展,计划于2026年间向所有砂拉越公民,即不分种族,不分宗教信仰,提供免费教育,包括砂拉越科廷大学等学府。同时,砂公积金局也会提供低利息的贷款,给所有需要的砂拉越子民子女。届时,统考毕业生也可以免费进入砂各大学(包括政府大学)。


砂拉越也致力于开发数码教育平台,推动人工智能教学的应用,为师生提供更好的在线资源与互动工具,提高老师的教学与学生自主学习水平。


在承认马来语为国语的同时,砂政府也强调英文教育的重要。它在马来西亚率先将英语作为科学与教学的主要语言,以提高和培养具有国际水平的双语学生。


除外,砂拉越政府也关照华小与独中的教育。去年,砂拉越政府给华小拨款900万令吉,今年增至1200万令吉。同时,去年与今年也给独中拨款1000万令吉。政府对华校的拨款是有增无减的,令华社感到欣喜、乐见其成的。


好多年前,砂政府早已承认独中统考文凭,统考毕业生可以申请砂拉越公立大学,也可以申请作为砂政府的公务员。这是砂拉越政府力排歧视种族,致力于包容、多元化教育的充分体现。对比,在隔岸的华社已屡屡苦苦争取了几十年,至今还是原地踏步。他们维护华校华教之路真可谓艰辛坎坷!砂拉越则幸运,超前跨出了种种羁绊,正在大步向前迈进。


东马自主权


砂总理阿邦佐哈里称自己是砂拉越的总理,表明了砂拉越不再是州属,至少也是有邦的地位。更何况,著眼于眼下马来西亚政治状况,在国盟与团结政府两大阵营争夺之际,砂拉越(包括沙巴)扮演了“造王者”的特殊角色。砂拉越在各方面应有更大的话语权与自主权。


综观上述,砂大学招生取消土著固打制、2026年砂拉越大学实行免费制、承认独中统考文凭、制度化给华校拨款,等等教育改革措施,充分体现了砂政府拥有一定的教育自主权。我们期望,砂政府能发挥更大的监督与推动作用,早日实现马来西亚协议,争取更多更大的自主权。


现在看来,砂拉越是在发展,是在进步,是有希望的,还有更多超越良好的表现。如果砂拉越可以成立自己的经济特区,联邦政府能归还原本属于砂自己的权利与资源,深信不远未来,砂拉越就会很快地摆脱贫困落后的局面,有望成为马来西亚的先进模范的邦属。


 

华社对2025年财案华教发展的期待


2024/11/09  星洲日报/花城

~文:李国辉


教总主席谢立意针对2025年财案教育部获得641亿令吉,比去年的587亿令吉还要多,并对提高教师学士课程学每个月津贴,从原有的430令吉增至530令吉表示欢迎,而华总会长吴添泉则针对该财案,政府拨出20亿令吉提升及维修用途表赞赏。


然而他们却认为政府没提及新华校的建设,没拨给足够款项聘代课老师,没提到拨款予独中,没把政府资助学校的水电费和排污费开销纳入联邦政府付款制度等等事宜感纳闷。


华社也都认为多年以来,华教问题已是老调重谈课题,而华教发展情况更是“节节败退”。无论任何朝代政府执政,教育部总是不定时点燃计时炸弹,让华社的神经紧绷及处于不安状态,主要因素乃政府至今依然没一视同仁对待各源流学校。


华教虽是政府各源流学校教育的一环,却长年累月面对经费短缺,师资不足,学校设备简陋,建设新华校及搬迁问题困难重重,华文独中至今不受承认而没有足够的拨款,以满足校的维护,扩展与设施的需求等,让华教难以永续发展。


我国华小及独中常面对合格师资不足的问题,尤其目前的华中(国民型中学)非常缺乏大学主修华文系的合格的华文师资,这不仅影响学生的华文程度,也导致学生不选读,不选考华文,华教怎不逐渐断尽?而华小也经常欠缺华文老师,为何教育部不事先调查、统计、规划,并依据需求拨出足够的款项逐步培训中小学华文师资?


因一些政策的不公平对待,华教在我国的教育体制上常面对不公平、不合理的施政措施,因此此次的教育部财案获得分配的641亿令吉,应说明各类型学校所获得的拨款数额,以彰显教育部在处理拨款方面的透明体度及公平合理的分配制度。华社期待的此项财案,政府应能针对华教,尤其华小、华中及独中的办学需求而拨款,虽近两年政府的拨款有少许的增加,但仍不足以满足华教的基本需求。


 

赢在起跑点 输在终点


2024/11/10  东方日报/评论

~作者:杜新宝


首先,看看脸书教育群组会员们所关心的课题,你会认同这样的题目还是需要谈一谈,虽然它反映出我们在教育上的停滞。


其次,谈教育,却用赢和输这样的词和概念,本身就说明教育已失焦。大家似乎都有一个本领,就是凡事都能变成赌博和比输赢,不只足球是这样,听写、演讲、画画也是如此。教育心是颗敏感的心,这样的动机和心态一出现,教育就会失焦。


摆脱起跑点这个概念吧!真正关心孩子的父母,认为学钢琴好,想让孩子学,不会因为起跑点这个概念,做出起早排队赶报名的姿态,不会在意要多少岁开始学钢琴最好,能安排得来,孩子不抗拒,能开始就开始,不会特意要早几年,也不会因为比别人迟了几年就觉得疏忽了。起跑点和输赢不该是个东西,就像大家都盼你能出席聚会,能来就好,几点到没关系一样。


一般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关心,能力只达起跑点上,这或许就是只突出起跑点的原因。但这是不够的。当然,不是没有关心终点的父母,但很多父母所谓的教育终点,也只是毕业后做什么工作和薪水多少而已。这是非常狭隘的教育认知。连接起点和终点的种种需要关注的事,父母却都听任孩子的造化,即他们(孩子)本身的素质如何、遇到的老师跟他们谈学问还是谈作答技巧、上网看见的是丘成桐还是网红、欢乐来自网购还是书本等等,没多少父母愿意关心、以及懂得如何关心学习和成长路途上的点点滴滴。如果这些能力不足,则起跑点再早再好,半路必然走失,终点必然只能是职业和收入的获取。


阅读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可以说每个父母都希望早看见孩子捧起书阅读,就像希望早看见孩子开始步行一样。初期阶段,父母知道该怎么做:带孩子去书局、图书馆、逛书展,鼓励孩子借书或者购书、参加阅读营等等。但随之发生的事,常常听任自己的作风和脾气处理。比如当孩子的阅读量如食量般达“狼吞虎咽”的境地时,购书量由一星期一本增至十本,藏书量由一本增至一套五十本,除了看年底有没有花红、月底口袋有没有足够的钞票定夺之外,还需要考量什么?如何拿捏?如何沟通?


真培养了孩子的阅读欲望,到书局时,孩子见书就想买,该怎么处理?当买了一大堆的书,还没读完兴趣就转移了,该怎么看待?买了书,当宝贝,不让出钱的你碰,不让朋友碰,不苟同社会鼓吹的“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怎么办?看起书来,“目中无人”、没有礼貌,功课不做,你感觉烦恼吗?

这一切发生在“路途上”的事,父母没有一个大原则可依据,处理起来必然今天一个说词,明天一套作风,随心情、情境波动。大家都赶著让孩子早阅读,但到底去向是什么?因孩子早阅读而快乐过的父母,在看见孩子高中毕业后不再动书本,前后的心情需要对照反省一番,不要随意释怀,才能品得人生滋味。


阅读只是一个例子,还有许多其他的例子。最近流行桌游,桌游只是求开心以及从游戏中学习就好了?总该关心如何提升游戏的意义吧?总该想想为什么学生都难做到把认真的学习当做游戏吧?

从国家教育层面来说,高思维教育有了起点,不知今天还有人走在路上吗?不知走得还好吗?终点不知在哪里?


例子帮助理解,但不要局限,甚至迷失在例子中。我要说的是,有始有终得有个条件。关心孩子的教育,除了起点和终点的观念要捉好,连接起点和终点的过程也需要父母的日日用心,不然就会即便赢了起跑点,也会输在终点。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