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20 柬埔寨《柬中时报》
~!作者:(禄山华侨学校山西外派教师) 孙辉
全球化与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为教育系统注入了崭新活力,亦提出了更高挑战。近期,禄山华侨学校组织的系列公开示范课及其研讨会中,陈玲玲校长提出的“让每位学生都能听得懂,并在自身基础上实现最大化提升,激发学习兴趣”的观点引发广泛关注。我结合多年来对晋源教办原主任刘俊提出的“度”教育理论实践,就进一步探讨如何在柬埔寨华文教育教学实践中精确拿捏“度”,营造健康、有效的学习氛围,实现个性化成长的目标,谈自己的几点粗浅意见:
一、因材施教,精准定位。 每个孩子的起点不同,他们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学习风格各异,尤其大家面对的是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的柬埔寨学生,他们更是拥有迥异的认知模式和兴趣倾向。教师应关注个体差异,摒弃填鸭式教育,转而采用细致入微的方法去了解每一位学生,发掘其潜在才能。通过定制个性化学习计划,不仅要满足学生的独特需求,更要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一代新人。
二、科技助力,适度融合。现代科技作为教育革新利器,带来信息传播便捷与资源共享便利。但在采纳新技术时务必审慎判断,避免陷入盲目的“炫技”陷阱。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前沿工具若能恰当应用于课堂教学,确有助增进互动性与趣味性,却不可取代面对面交流及实践经验积累。教师应将高科技与传统教育相融合,取长补短,让孩子们在享受便捷资讯的同时,不丧失亲身实践的乐趣和深度思考的能力。
三、语言学习,文化浸润。语言是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其学习过程往往充满挑战。对于非母语学习者而言,仅靠视听资料无法有效达成目标。它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唯有针对海外华裔学生中文学习难点,深入理解其独特需求,采取沉浸式方法结合多样化活动,如情景模拟、角色扮演,使语言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让学生在学习中更好地理解中国的历史与文化,增强学习的自豪感,同时提升跨文化交际技巧,为今后步入多元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激发兴趣,释放潜能。大家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某个领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便会自然而然地投入其中,无畏风雨,勇于攀登高峰。因此,教师应致力于挖掘学生的兴趣点,创造机会让他们接触更多元化的知识领域,鼓励他们提出疑问、进行实验、发表见解,即使面对失败也依然能从中汲取教训,砥砺前行。如此,可以塑造出有韧性的性格,准备好迎接未来不确定性的挑战。
五、“度”的哲学,平衡之美。刘俊主任所强调的“度”,意在平衡两个极端之间的微妙关系。不论是课堂教学管理,还是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都需要有明智的选择。我们要肯定学生每一次的努力与进步,用爱和鼓励支撑他们成长。同时,设置合理的规则与期待,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学会承担责任;我们要找到两者间的和谐点,既要激发学生潜力,又要避免放纵或压迫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正如初入职时,刘俊主任所说:“适当批评有益学生成长,教师须把握好‘度’。”而陈校长的观点也准确诠释了国际华文教育的根本要义——为每位海外学生量身定制适宜、高效的成长轨迹。在追求卓越教育的过程中,永远不要忘记教育的初心与使命——为每一个孩子提供最适合、最有成效的成长路径。
总而言之,优质教育体现个性化关怀,借助科技优势的同时避免过度依赖,重视实践体验,唤醒学生潜能。在“度”的把握中,寻找最适合每位学生的教育模式,让柬埔寨青年一代在国际舞台上自信起航,迎接未来无限可能。
教师短缺的困境与挑战
2024/11/21 星洲日报/砂拉越
~作者:杨万勇
砂拉越自2017年以来,逐年面临2000至3000名教师短缺问题,这情况已成为教育体系中的长期难题。尤其在偏远乡村地区,缺乏足够的教师资源不仅影响到教学质量,还可能导致教育不平等的问题愈加严重。
在此情况下,砂政府提出通过教师特别招聘计划优先考虑本地人选来填补师资空缺的做法,显示政府在教育改革方面的务实态度。
在砂拉越,尤其是偏远的乡村地区,外来教师的流动性较高,很多外地教师因生活条件、文化适应和工作压力等问题,难以长期扎根,这直接影响了教育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此外,外来教师或面临与学生之间语言和文化差异较大的问题,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尤其是在多元文化的砂拉越,如何有效地与不同背景的学生沟通,成了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
通过特别招聘计划优先考虑砂拉越本地人选,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教师流动性大的问题,还能确保教育工作者对当地文化、语言和学生需求的深刻理解。
本地教师通常能更好地与学生建立关系,了解他们的家庭背景和生活环境,从而在教学过程中提供更个性化和具针对性的帮助。
砂拉越拥有多种族、多语言的特性,本地教师在语言交流和文化认同方面具有优势,能够更顺畅地与学生沟通,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此外,优先招聘本地人才还有助于解决教师的地域适应问题。对于外地教师,适应砂拉越的地理环境和生活条件可能需要较长的时间。特别是在偏远乡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活条件较差,或导致外来教师流失较为严重。
本地教师对自己的生活环境更为熟悉,能够较快适应并扎根于当地,从而减少教育资源的浪费和人员流动对教学质量造成的负面影响。
尽管这项招聘计划具有积极意义,执行过程中仍面临一定的挑战。砂拉越需要进一步优化教育体系,强化师资培训和职业发展,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这不仅需要政府加大对教育资源的投入,还需要提升教师的职业吸引力和社会地位,激励更多优秀人才投身教育事业。
此外,还需要优化工作环境,改善教学设施和条件,只有在物质和精神层面上给予教师足够的支持和保障,才能确保教师的长期稳定和发展。
只有通过全方位的政策支持和系统性的改革,才能真正解决师资问题,推动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服务。
法丽娜捍卫华小?
2024/11/20 星洲日报/花城
~作者:黄家贤
马华总会长兼亚依淡国会议员魏家祥在国会前后提了8道问题,都是和华教有关的,包括各源流学校的拨款、捐资建校计划、
10+6增建华小等;魏总在面书表达不满,指教育部长法丽娜没有在国会亲自回答他所提出的问题,哪怕是一道问题都没有。
教育部副部长黄家和护主心切,立马站出来为部长辩护,指部长对来不及口头回答的问题给予书面答复,揶揄魏家祥“懂装不懂”;副部长还替他的上司涂脂抹粉,说法丽娜曾明确表示她捍卫华淡小在我国教育体制的地位,这是魏家祥时代的教育部长不会、不愿、也不曾做过的。
华淡小在我国教育体制的地位,无需法丽娜去捍卫,纳吉当教育部长时已在国会提呈1996年教育法令,把不利华淡小的1961年教育法令21(2)删除掉,意味着在任的教育部长没有权力可以在适当时候改变华淡小的教学媒介语;法院也裁决华淡小采用母语作为教学媒介语符合联邦宪法。
法丽娜是槟州高渊国会议员,选区内有10万选民,华裔占35%,印裔占18%,是一个非巫裔选民占多的选区,少了华印裔选民的支持,法丽娜不可能成为议员,也没有机会当部长。法丽娜身为一名政治人物,她必须在某些场合说一些取悦非巫裔的话,至于她有没有真正捍卫华印小,除了听其言,还要观其行。
法丽娜对华教不太友善,这名来自公正党的政坛新贵,曾在国会重复表明教育部没有计划承认统考文凭,暗示华社别再多想了。
法丽娜任部长期间曾在国会表示,教育部没有培训华文及淡米尔文教师的需要,因为在“重新标签”计划下,在未来5年内有足够的师资。法丽娜的言论被董教总批评为“有失专业,且不负责任”。
今年7月,教育部官员再次建议各源流学校的马来文课程必须统一,这个建议在国阵掌权的年代,两度被内阁拒绝,最终不了了之。如今团结政府执政,教育官员重提搁置已久的建议,董教总反对,部长没有回应,内阁也没有讨论这个对国民型小学影响深远的建议,谁是这个课题的幕后操盘者?大家都很想知道。
法丽娜为了回应伊斯兰党的投诉,指示华校董事部必须遵守2017年教育部通令及指南,禁止啤酒公司在校园办赞助义演;教育部公然干预华校董事部办筹款活动,30多年来都没有发生过,国阵政府做不到的,昌明政府做给大家看。
部长选择在国会亲自回答问题,还是以书面方式回答,的确是部长的权力,然而,法丽娜把魏家祥的8道涉及华教的问题当透明,不在国会回答,表示部长并不重视华教、也不尊重华社,黄家和何必为法丽娜戴上一顶“捍卫华小“的高帽?
浅谈华小义演和义卖活动
2024/11/19 星洲日报/柔佛透视.
~文/洪荣坚
我国华小一直以来都是华教的坚实基础,其中的义演和义卖活动,更是为华教注入强大的支持力量。这些活动不仅有助筹集资金支持学校运营,还在更深层次上发挥着教育与社会责任的双重作用,是华教事业得以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华教、华团、华商和华文报是华社的四大支柱,而《星洲日报》在华教义演上也发挥了其影响力,通过与本地企业合作,配合积极有效地宣传及推广,让每次的义演活动都完成筹款目标达标,有者甚至超越目标,并秉持服务华社的精神。
普遍上,华小的义演和义卖活动有助缓解学校财务压力,特别是面对教育经费不足的困境。多数华小为政府资助的学校,常常依赖社会捐助和家长的支持,而通过义演和义卖筹集的资金,能够为学校提供宝贵的资源,改善教学及校园的软硬体设施,甚至为一些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教育援助。
其次,义演和义卖活动能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益意识。在筹备和参与这些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提升组织能力、领导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还能学到如何为社会贡献力量。
通过这种实践,学生深刻理解华文教育不仅是个人成长的途径,也是传承文化、回馈社会的使命。更重要的是,这些活动让学生看到自己为华教事业做出的贡献,激励他们未来继续参与和支持华文教育。
再者,义演和义卖活动有助提升华小在社会中的认同感和影响力。通过这些活动,学校能够向社会展示其在教育事业中的独特价值,增强华小与社区、家长及其他教育机构的互动与合作。
这种联系不仅能为华小带来更多的关注与支持,也让社会更广泛地认识到华文教育的重要性,促使更多人加入支持华教的行列。
义演和义卖活动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平台。在这些活动中,学生通过表演传统戏剧、舞蹈、音乐等形式,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华小不仅教书育人,也通过这些活动,培养学生对自身文化的认同与自豪感。
每次义演、每次义卖,都是华人文化和华教精神的传递,也是维护华教的一种表现。
我国华小的义演和义卖活动,不仅是学校筹集资金的有效途径,更是支持华教的重要举措。
为了华教能继续蓬勃发展,我们每人应当站出来支持华小、支持华教,让这份文化的火种薪火相传。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