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9 Dec 2024
赤道论坛
Laman Web Khusus Pendidikan Bahasa Cina Malaysia
马 来 西 亚 华 教 专 页
Malaysia Chinese Education Special Page
赤道论坛
马来西亚华教专页

华教视窗 - 【华教视窗】 ~ 1601

22/11/2024 18:41
饮水思源 师恩难忘

2024/11/2024 印度尼西亚《千岛日报》副刊

作者:云


2024年10月20日,我应苏鳌庭主席邀请,参加庆祝井里汶“汶华校友会”成立18周年纪念。“汶华校友会“是前井里汶中华学校校友,于2006年成立,并在巴米特兰街(Pamitran)购买一间房屋作为校友会活动的场所。从此,校友们有了一个温馨的家,时常欢聚在一起,回忆以前那快乐幸福的校园生活。听校友们讲那过去美好难忘的往事,同时在会所设有华文补习班,有几位老师在教导,校友会舞蹈组每逢星期二在此练习舞蹈,有时也举办健康讲座,聘请专业人士或医生主讲,让校友们对于有关健康保健的生活知识获益匪浅。每星期天有卡拉OK,让爱好唱歌的校友高歌欢唱,喜欢下中国象棋的在此博弈,印华作协井里汶分会也时常借用会所举行读书会。


那天早上10时,天空晴朗,温暖的太阳照着大地。来自雅加达、万隆和井里汶等地大约200名校友欢聚一堂。久别的老师和同学高兴激动的相互握手问候,寒暄叙旧,倾诉别后的经历。


我特地带了10本印华作协成立25周年纪念特刊和10本王伟豪文友的文集《趣谈人生》赠送给喜爱阅读的校友。这时有几位爱好唱歌的校友轮流上台献唱,每首都是动听的歌曲,如《天路》、《龙的故乡》、《传奇》、《红颜知己》等华语歌曲,使气氛更加热闹活跃。


10时半,司仪罗韵晖校友向来宾们宣告纪念会开始。首先请大家起立唱国歌,由薛良友指挥,然后胡秀洵带领大家唱校歌。“新时代在猛进,同学们加紧进修,热爱科学热爱祖国,振学习风气,励团结精神,为人民服务……”


接着校友会主席苏鳌庭、庆委会主席罗慎良致词。他们除了向来自雅加达、万隆和井里汶的校友们表示问候,也感谢大家抽出宝贵时间来参加庆祝汶华校友会成立18周年纪念。同时希望校友们铭记师恩,是老师赋予我们知识,我们的成长饱含着老师的辛勤的付出,感恩老师孜孜不倦的教诲和无私奉献。唐妙兰代表老师致感谢词。


在一首感人的音乐声中,筹委会向老师们分发红包,这种铭记恩师的精神,值得我们弘扬和传承,也让人感动。发完红包后,文艺节目正式开始,包括精彩的舞蹈节目。难能可贵的是:前井里汶女市长(HJ.Eti Herawati,今是井里汶市长候选人)和另一位市长候选人(Dani Mardani)特地出席参加这次校友会成立18周年纪念,同时发表讲话,除了祝贺汶华校友会成立18周年,也强调我们祖国印度尼西亚是一个多元种族和多元文化的国家。他们也各自献唱一首华语歌曲:《月亮代表我的心》和《一千个伤心的理由》。标准的华语,美妙动听的歌声,精准的节拍不逊于专业歌手,获得来宾们热烈的掌声。他们和校友们亲切互动打成一片,增添了汶华校友会成立18周年纪念的特殊意义。


苏鳌庭主席宣告了好消息:明年4月将举办汶华120周年校庆。筹委主席罗慎樑与主席夫人吕梅珍女士主持发动捐款,校友们也纷纷慷慨解囊。


最后大家一起享用丰盛美食的午餐,一面欣赏校友们献唱美妙悦耳动听的歌曲。每位校友领了一份精美多样的礼品,大家依依不舍握手告别,互道珍重!相约明年4月,在庆祝母校成立120周年纪念联欢会再见 !


 

高三数学营


2024/11/22  东方日报/评论

~作者:黄宝珠


早在几年前,我带的理三班级都会被我要求办一场数学营。班导师带著同学一起做数学统考题的感觉还蛮特别的。


今年,我也为商三和办了一场数学营。毕竟上了多年网课的他们,需要找到准备统考的动力和实体作战的能力。所以,半年前,我提议要办这个营,当时,班上同学兴致不高,觉得这是一个折磨他们的活动吧?所以,我也盘算著,若办不成就作罢了。然而,班长却觉得这是很好的活动,就扛起了策划工作,如写计划书、接洽教务处、安排时间与地点。在他的积极安排下,我们成功地筹备了这场数学营。而我,只需要在当天出席即可。


校庆后,大家都希望高三生收心,积极备考。所以,商三和的班导把这次的活动取名为“数学大作战”, 目的就是要让同学们开始做数学的历届统考题,再以同样的学习小组,一起准备统考,一起复习不同的科目。这个活动是从早上八点开始一直到下午四点。而这次的特别活动是全班总动员,由他们的班导带去餐馆吃一顿丰盛的午餐,也让我这位数学老师有机会参与他们的小小班聚。


班长把同学分成六个小组,每组都由数学成绩比较好的同学带领,有些组甚至有二到三位小组长。小组长的责任是协助同学,一起解统考题,为组员讲解解题方法。


我把这个营队分成两个时段。早上八点开始,我为他们复习了一元二次方程式的所有概念包括根的性质、两根之和与两根之积的概念。讲完课,他们开始做普数统考题里的相关题目,然后再做高数的统考题。虽然无法一直刷很多类似的数学题,但,接触了,学习解题方法后,对概念的印象也会更深刻了。


原本,早上时段安排了复习高一上册的第一与第二章,但,好学的他们,把第三与第四章也解决了。有一些同学甚至已进入了第五章。看到每一组都积极讨论、解题,心里是蛮欣慰的。而下午的时段,我则安排了复习直角坐标系及直线方程式这两章的重要公式。


听我讲课,复习公式后,他们就得开工了。有些同学一直钻研课本的内容,所以花了比较长的时间阅读、理解再应用。另一批同学则把公式放在旁边,看了题目,学习配对公式及应用。第三批同学则是,看了题目,觉得自己不会,就找小组长解答。这三批同学,都在尽最大的努力解题。方法没对错,只要让自己进步即可。若他们依然无法通关解题,就会来找我,找我的好处就是我会跟他们分析,讲概念,讲不同的例题。希望同学们都可以好好掌握数学概念,也更希望他们在成功解题后,可以找到成就感和前进的动力。


就这样,花了七个小时,大家一起解题。我只希望可以抛砖引玉,让他们在解题后找到自信,可以早日完成所有章节的统考题,并且不断提升自己,对自己更有信心,不要一直怀疑自己的答案是错的。学习看题目,思考解答方式,动手试著不同公式与解题方式,这就是今天最重要的目的。希望数学老师陪他们一起度过的这一天,能成为他们备考的推动力。


找到最适合自己模式


活动后,我请同学们填写回馈表。大部分的同学在活动前都怀疑这个营会不会很闷、很无聊,因为要花一整天解数学题。而参加后,发现自己已经太久没有在一个好的环境里做数学,在家,总敌不过手机、电脑甚至床的诱惑而无法完全投入地解题。在营里,他们都得专心解题,若有不会,马上发问,所以不再因为解不到,信心被打击而放弃。同学们竟然完成了高一上册大部分的统考题。同学之间也因为一起讨论统考题而更熟悉彼此,更有凝聚力了。同学们还开玩笑说希望有数学营2.0。


希望商三同学,在这个备考过程中找到自信,更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复习模式。祝福同学们,考试顺利。而我,还是希望能达到,天天数学,天天进步的目标。我们一起加油吧!


 

浅说柔州华小愿景


2024/11/22  星洲日报/柔佛透视

~文:高城人


最近到访新山县华小的图书馆,除了在视觉上看到的“美仑美奂”,还感受到厚重的文化内涵。

由此,我感觉到柔州城市的华小,已从多年前的注重“增建基本校舍”,到如今的“提升学校新科技的运作,以及营造丰富的校园文化内涵”。


所谓基本建设是指课室、特别室、雨盖球场和大礼堂等。


在这个年代,城市华小的基本建设大致已完成。校园内涵,是指软体方面的,如“教学一体机”、校园空间的规划和美化、特别室的提升等。


教学方面,从早期的教师靠粉笔和黑板讲解(Chalk and talk),到数年前各校开始采用“教学一体机”进行“精明化教学”,可谓已跨入精明时代。


校园的外观从早期的简约,到今时的花团锦簇、草木扶疏,确实在景观上有很大进步。


往日的校园像冷冰冰的钢骨水泥“森林”,而今的校园则像极了花园,一年四季都蕴含“春暖花开”的温暖氛围。


此外,年前我到访过的依斯干达公主城谢华华小,尚有收集雨水加以净化,并作为学校再循环使用的先进设备,这也是新时代校园使用高科技设备的范例,值得其他学校效仿。


我所见到的新山宽柔二小、依斯干达公主城实达生态园的图书馆,灯光明亮且柔和,令人感觉到很舒服,且蕴含优美雅致的文化气息和氛围,比起许多年前我服务过的巴西古当一所华小的“冠军图书馆(曾得过县华小冠军的图书馆)”犹胜一筹,可见今时学校现代化的图书馆的设计,不只是注重实用,也包含美观和文化内涵等元素,让学生能够在舒适的环境中阅读学习和探寻知识。


我举的只是几个我见过的例子,相信它们能够代表当前的城市华小的规范和氛围,但愿柔州华小能继续提升科技化,同时营造愈加丰富的文化内涵,使得华文小学能够落实“成为高素质校园“ 的愿景。

 


百年校史馆的下一步?


2024/11/22 星洲日报/花城

~作者:陈嵩杰


芙蓉启华小学为配合百年校庆,耗费心血,投下不少资金,在校园内创设具规模的校史馆,在华教界可是令人鼓舞的创举。


办校史馆的意义,不是只局限于记载先贤办教育的艰辛,表面上那么简单,它是折射地方史的一面镜子,带出启华创校的特殊背景,更勾勒出沉香这片土地承载华族血泪垦荒史的过去。


诚然校史须承载办校的过去,但启华校史所映照出来的社会现象,不只是一所学校变迁史,它更承载芙蓉少有的经典建校历程。


启华曾创下森州学生人数最多的华小,却少人留意到它是在沉香现下的森中总的现址创校时,只是一间简陋的锌顶小屋,过后不久再迁至沙都口一间双层店屋,继续办校。


风雨飘飘数年后,启华迁校至梅江五属会馆在沉香路新落成堂皇双层会所,开始新的里程碑,至1998年再建设今天会馆后方的新校舍至今,启华校史犹如孟母三迁,充份体现华校奋战不懈的精神面貌。


要书写启华校史,绝不能与森梅江五属会馆切割,启华是今天年轻一代不爱参与,甚至差不多被遗忘的老会馆,它却在早年就已立下最佳馆校合一的办教典范之一。


这是因为它在30年代就迁入在那一个年代傲视芙蓉的梅江新会所上课,这更是会馆先贤为扶养本身学校,让出会所供上课,另一种对教育下一代无私付出的具体表现。


处青少年成长期的启华在会馆同人滋养下,茁壮成长,不久就有属于自己的校舍,而且还是创记录的四层楼校舍,比起另一个成功馆校合一成长起来的芙中,更早拥有本身行政独立的校园区。


只可惜这段重中之重的校史,没有在校史馆以创意主题的介绍展现出来,以便让学生感受到这段会馆对教育执著的民族情义结。


类似问题也发生在另一所更早开办的校史馆,尽管校史清楚写上该校前身叫农民学校,它却没有采用创意手法展示这所华小创建的历史背景,让学生深切体会到,学校是在垦荒年代,由务农种菜艰苦为生的农民所草创起来,已失去的场景要意象化,须特别处理,毕竟现在是处于创意的年代。


历届毕业的启华校友,即使踏入社会但母校情怀依旧,说明了启华有太多的精彩过去;1957年毕业的启华校友叶金福中医师,在他的回忆中,就曾见证过当年为反对学校改制的振中生,在校园外游行示威路过启华,势头浩大的历史性一页。


还有启华早年拥有森州独一无二的垫上运动,培养无数的人才,以及表现卓越的铜乐队,但时代和校政的变迁,加上人口大量的流失,往昔的亮点,难以为继。


有幸受邀出席见证启华校史馆的开幕礼,与校史馆幕后推手吴立沧董事长聊起办馆容易,但如何持续热度的课题,要校史馆成为学生潜移默化的另类教育场所,有一定的挑战。


当谈起更有规模的另一个校史馆,是否只是成为门面装饰,一年难得几度开放的情景,我们还是自行思索,自我求存好了,不好想太多的下一步。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