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19 印度尼西亚《千岛日报》华教
合影
筹委会主席刘一江
郑洁珊主席
郑主席敲锣开幕
苏北华联理事会主席苏用发
大使馆领事 刘琳
八华学院院长 何严杰
新中三语学校总监 彭则翔
西加共同希望学院董事长陈慧珍
现场一幕
郑老师向贵宾赠送纪念品
(本报记者光军报道)2024 年11月 17 日,印尼华文教育联合总会假座西加坤甸共同希望语言学院会议厅隆重举行全国2024年工作会议。
首先,印尼华教联合总会工作会议筹委会主席刘一江宣布会议正式开始。接着,印尼华教联合总会郑洁珊主席做工作报告。郑主席对到场的领导和老师们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和感谢,希望通过集思广益,共同制定出能够推动印尼华文教育更好发展的策略。
郑主席回顾了自2005年总会成立以来的近20年历程,指出总会的成立旨在共同推动印尼华文教育的发展。面对不断出现的机遇与挑战,大家携手共进,克服重重困难。郑主席也汇报了与中国合作的项目以及与各省华教机构共同发展的成果。她指出,经过几代华教人的努力,华文教育欣欣向荣,培养了一大批人才。她也提到,不同环境下的华文教育发展对策不同,如在保留祖语方言的小城市中,华人家庭对身份有认同,对学习华文没有抵触情绪,方言是祖辈留下的宝贵资源,我们有使命传承。最后,郑主席祝愿此次会议圆满成功,并对印尼华文教育的未来充满期待。
印尼三语学校协会主席陈友明在致辞中强调,印尼华文教育在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同时,也促进了印尼多元文化的发展。随着学校数量的增加和学习者的增多,华文教育在培养语言能力和汉语人才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更重要的是,它增强了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华文教育不仅传承文化,还促进了中华文化和印尼本地文化的融合,增强了民族团结。
苏北华联理事会主席苏用发主席首先对共同希望语言学院的精神面貌和建设成果表示高度赞扬,并为学院的发展感到欣慰和鼓舞。他表达了对在场同仁们为印尼华文教育所做贡献的感谢,并表示愿意对共同希望语言学院进行捐助,助力学院更好发展。苏主席分享了他对印尼华文教育的心得和期待,回顾了印尼华人社区五六十年来的奋斗历程,强调在这个多变的时代中,面对多变的挑战,如何将印尼打造成一个三语社会,促进三语教育事业发展,为印尼经济发展,以及印尼与中国的合作贡献力量。
中国驻印尼大使馆刘琳领事在致辞中强调,华文教育是广大华人华侨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手段,承载着他们的理想和期盼。她提到,疫情结束后,华文教育应更加积极地走出去,通过实地走访华教机构和华校,收集第一手信息,以更好地应对当前面临的机遇、挑战和困难。刘领事鼓励与会者在实际工作中积极提出意见和建议,以便大使馆能够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支持。刘领事还提到,中印尼关系目前处于历史最好时期,众多中资企业与印尼的合作不仅为华文华侨提供了机会,也为印尼本地居民带来了利益,华文教育的毕业生可以成为两国友好的使者。她提出了三个具体的发展动力:一是举办更多的长短期夏令营,为学生营造语言环境,让他们感受中国最新的发展;二是开辟更多就业渠道,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三是借鉴国际先进的教学模式,如提高中文图书馆利用率,扩大阅读量,并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等。
暨南大学郭熙教授在题为《海外华语:传下来、传下去和传出去》的讲座中,深入探讨了华语在海外的传承与发展。郭教授从共时和历时的角度分析了中国话如何“传下来”,回顾了近代以来的传承历程,并以印尼特别是西加地区为例,展示了华语在海外的成功传播。郭教授总结了海外华语传承的成功经验,包括广泛的社会参与、民间社团的组织、多样化发展、利用当地多语言资源和对人才培养的重视。他指出,这些因素共同促进了华语的持续传承。在讨论如何使华语“传下去”时,郭教授提到了代际、教学、使用、家庭、环境和认同感等关键因素,并强调了学校、家庭、社区和课外学习等多种传承途径的重要性。他提倡拥抱新技术,以适应新学习者的需求,并纠正了一些华语教学的误区,如过分依赖学校教育和忽视方言的重要性。
八华学院何彦杰院长在《印尼华文教育的新观察新思考》的主题讲座中,从华文教育一线工作者的角度出发,分享了他对印尼华文教育的新观察和新思考。他强调了华文教育的时效性,即教学效果和效率,指出华文教育的时效性需要达到教育工作者的预期。何院长提到,学习过程中的体验性也非常重要,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何院长围绕“新”字展开讨论,提出了新形势、新理念、新模式、新生态和新行动的概念。在新形势方面,他指出数字化和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如自动翻译和AI技术,已经对华文教育产生了影响。他提出,教学从业者需要思考如何应对这些新技术的影响。在新理念方面,何院长讨论了“三教”(教室、教材、教学法)内涵的变化,强调教师角色的转变,教材内容和形式的多元化,以及教学法的拓展。他还提出了“学生中心”的理念,即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考虑学生的体验,并强调“学以致用”的重要性。在新模式方面,何院长介绍了新的教改方案,包括调整成绩比例,增加课堂表现的比重,以及调整课堂时间安排,以激发学生积极性。他指出,新形势和新理念还停留在意识层面,而新模式已经达到了实践层面。在新生态方面,何院长从宏观视角看待印尼华文教育,强调中文学习中心(补习班)的潜力,认为它们未来可能成为真正的中文学习中心,是华文教育的重要发展方向。最后,在新行动方面,何院长号召全体同仁行动起来,改进系统、整合信息资源,研发新模式、开办新学校,为印尼华文教育贡献自己的力量。他的讲话为印尼华文教育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新中三语学校彭则翔总监在《基于印尼新中工作实践对华文教育发展趋势的展望和思考》的讲座中,回顾了自己的华文教育工作历程,并介绍了新中三语学校的发展情况。她指出,在学校的建设中,汉语教学占据了重要地位,学校旨在通过丰富的课内外活动促进学生在听说读写方面的全面发展。同时她还强调了学生实践的重要性,鼓励学生拥抱最新技术,通过参与活动提高能力,并体验学习汉语的乐趣,从而看到未来发展的方向。另外,彭总监展望了华文教育的发展趋势,并提出了定位问题。她认为,老一辈华教工作者的办学目的虽然纯粹且崇高,但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面对非华裔学习者学习热情的增加,华族学习者的华语教学更应该考虑文化传承、关注语言的实用功能,顺应未来价值驱动和时代需求,提高学习者的积极性。
教学经验分享
棉中、雅加达崇棉总校长陈慰宇就学校的管理与发展理念进行分享,介绍办学情况和现状、管理结构以及选人用人的标准,从选择、热爱、执行、反思等几个关键词入手,分享了教师团队建设的有效经验。从享受、实践、提升的角度分享如何创造轻松愉快的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从相信、配合、参与和享受的角度结合办校实践分享作为教师如何与家长沟通,促进良性的家校共建。同时,学校还在学费不变的情况下,设立中文中心,开设各种中文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中文的平台。同时,会上陈校长也表达了和各界同仁的强烈的交流沟通意愿,希望和各位华文教育工作者一起,共同进步,促进华文教育共同生根发芽,继续发展。
坤甸共同希望教育基金会董事长陈慧珍老师向与会各位老师分享了自己的教学故事。
中午时分,全国各地代表进行了交流和分享在各地的教学概况。会议进行到下午17时后,会议主席做总结报告并宣布会议结束。
(千岛日报)